继神舟十六号之后,厦大项目再随神舟十八号进太空。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赵玉芬院士团队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承担的“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科学载荷项目随神舟十八乘组再次进驻空间站问天舱,将在神舟十八乘组的协助下开展在轨科学实验,探寻生命起源的分子密码。该项目作为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批项目,此前曾跟随神舟十六号乘组进驻空间站问天舱。

参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科学实验的科研团队成员
磷元素是重要的生命元素,星际空间也广泛存在着各种氨基酸等生命“种子”生命起源与演化和环境密切相关,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感知重力。现有生命起源的基本理论大都是基于有重力的地球环境,重力环境在生命的起源以及演化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迄今为止仍然不甚清楚。
该科学载荷项目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利用空间站的真实微重力环境,以磷、生命的种子“氨基酸、核苷”为原料构建“三元反应体系”,从而建立N-磷酸化氨基酸--这个最小的“分子演化系统”,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基本生化反应对微重力环境的响应,挖掘重力在生命的化学起源,特别是密码子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为 生命的化学起源中蛋白核酸共起源理论体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次“神十八”的科学载荷任务是在“神十六”在轨实验基础上的延续、迭代及拓展。从科学目标的聚焦、凝练,再到实验单元软硬件的质量控制,都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精益求精地迭代及提升,为后期在轨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接续奋斗、逐梦苍穹,为优秀的厦大团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