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多方专家齐聚芙蓉湖畔,对话“科学·性别·健康·人生”

日期:2017年04月06日

来源:

浏览:

331号晚7点,医学院副院长王彦晖教授,医学院副院长齐忠权教授,公共卫生学院方亚教授,体育教学部赵秋爽副教授,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副主任赖丹凤副教授五位专家齐聚我校科学艺术中心的音乐厅,带给大家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性别·健康·人生”对话。当晚细雨濛濛,却挡不住厦门大学师生们参与对话活动的热情。

此次对话是由校工会、校妇委会、校团委和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联合主办的第二期“芙蓉湖畔对话”。我校党委副书记赖虹凯,副校长詹心丽,关工委主任陈力文,组织部部长梁卫中,离退休处处长郑建华,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宋毅,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林丹娅等领导应邀出席对话活动。活动由法学院教授、校妇委会主任蒋月主持。

  

  

在艺术学院学生优雅动听的琵琶重奏后,各位嘉宾围绕着健康的主题,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阐释了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从事体育教育的赵秋爽副教授提出“我的健康由运动做主”,她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病日益增多,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不仅需要科学的饮食和规律的睡眠,还需要适量的体育锻炼,健康的运动不仅能够完善形体、释放压力,还能够健全人格,愉悦身心。因此,要想更健康的,就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

方亚教授接过话筒,从疾病的预防”角度告诉我们“健康是人一生的最大财富,病床是最贵的,要预防疾病,远离病床”。方老师从健康、预防和管理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专业经验。她指出,健康不单单是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也应处于健康状态,这样才是真正的健康。平时,我们应多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通过预防来维护健康,并且学会主动进行健康管理,比如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王彦晖教授从“中医”角度,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寒热虚实”,他告诉我们生病吃什么由人的身体状态决定,看病既要看西医也要看中医,在一些中医擅长的领域,例如痛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可以以中医为主,其他病症则应该中西医结合来治疗。

紧接着,齐忠叔教授结合自己在北欧的生活工作经历,谈了对人生、健康、疾病和死亡的理解。他指出现代人的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忽视了对疾病的预防;一旦生病,总一味将钱花在治疗上,把医生看作有“起死回生之术”的超人,这是不正确的健康观。他呼吁人们定期体检,不盲目用药和食补,面对疾病以及死亡都能有正确的心态。

最后,赖丹凤副教授从心理学角度,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醒同学们要重视心理问题和精神健康;逃避不是解决和治疗疾病的措施;选择直面自己的问题,学会自我接纳和情绪管理,才能使身心更健康。

嘉宾们在概括阐述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后,开始对“疾病”、“预防”、“养生”、“亚健康”、“中医和西医的选择”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主持人蒋月教授向在场嘉宾提问:“医学、医疗上是否有性别差异?”齐教授、王教授和赵教授都给予了肯定回答。齐教授以医学样本选取为例,解释说医学中多选择雄性样本来做实验。王老师说,比较而言,女性更关注健康,去医院看病的人中,女性病患者为多。女性的子宫、卵巢、乳房等都是更敏感脆弱的器官,容易得病,要保护好。赵教授从运动角度解释说,日常生活中,男性多从事力量型的运动,运动量的需求和运动时间都要多于女性,因此在运动健身时要根据自己的性别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在提问环节,现场观众纷纷向在场的嘉宾提问,嘉宾们耐心的解答了困惑,并进一步阐释了自己对健康的理解。对话活动现场,赵秋爽副教授以及校啦啦操队带领大家一起做“舒缓伸拉操”,倡导大家利用零碎时间运动美体健身。

对话结束时,我校党委副书记赖虹凯,副校长詹心丽,关工委主任陈力文为嘉宾和主持人颁发了活动纪念牌。

  

             (文/苗昱菲 董佳闻 图/图书馆 蔡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