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她力量” 调查报告

日期:2020年06月29日

来源:

浏览:

n  姜秀花  杨慧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近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广大妇女响应国家号召,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活跃在居家防疫大后方,奔波在志愿服务爱心路上,奋战在复工复产生产线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半边天力量。为了解女性参与抗击疫情情况和社会公众对巾帼力量的认知,反映在抗击疫情中女性生活发生的变化,515-22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借助问卷星开展了线上调查。

 

通过问卷星样本库和全国妇联媒体女性之声性别研究视界微信公众号及相关微信群、朋友圈转发后,共回收问卷25558份,剔除58份废卷后,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5500份,其中问卷星样本库获取6293份,妇联媒体获取19207份。被调查者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女性19518人,男性5982人,问卷星样本库被调查者中男性过半(51.0%),妇联媒体样本被调查者中男性占14.4%。由于是在线调查,被调查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18-59岁占95.5%,其中18-34岁占28.7%35-44岁占30.2%45-59岁占36.6%;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较高,52.2%接受过高等教育;职业分布广泛,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分别占21.6%21%5%,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3左右。

 

一、勇担社会责任,自觉参与疫情防控

 

在抗击疫情人民战争中,广大群众以提供物质帮助、社会服务以及创作宣传等不同方式自觉参与抗击疫情,汇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中国力量。在接受调查的女性中,94.9%的参与过一项或多项抗疫活动。其中,在疫情期间捐款捐物比例最高,占51.8%;四成以上加入到社区门卫、查测体温、送菜送药、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法律援助等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的工作中;近三成为医务工作者、社区防控一线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另有近三成通过创作抗疫作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或抗疫感人事迹,从精神层面讴歌和汇聚抗击疫情正能量;还有近二成为减轻疫区直接经济损失,以带货、拼单等方式采购疫区农副产品(见图1)。

 

1  被调查的女性以不同形式参与疫情防控比例(%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积极提供物质帮助

 

被调查者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分年龄看,各年龄段成年女性捐款捐物比例都在五成以上,老年组女性比例最高,为53.7%(见图2)。分职业看,女性单位负责人捐款捐物比例最高,占67.1%。女性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都在五成以上,即使是调查时的在读女生,捐款捐物也占55.3%。工人、农民及商业服务业女性捐款捐物的比例分别为46.3%49.4%54.3%。分教育程度看,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捐款捐物比例最高,为56.2%。男性在捐款捐物中也表现突出,58.1%的男性参与这类活动。

 

2  分年龄组女性捐款捐物比例(%

 

采购疫区农副产品是帮助受疫情影响农民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途径,随着电商平台、网红直播等助农方式带货能力的卓尔不凡,18.3%的女性以带货、拼单等方式采购疫区农副产品,特别是青年组女性、女性商业服务业人员参与比例相对更高,达20.1%27.9%,比同类男性表现出更明显的电商平台利用优势。

 

2.热心提供服务,共同守护社区家园

 

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女性中45.3%的人为社区群众提供过社区门卫、查测体温、送菜送药、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法律援助等项服务,中老年女性在社区服务中更为活跃,其中,45-59岁女性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比例最高,占48.9%60岁及以上女性为社区提供服务的比例为42.9%,都明显高于同龄男性(见图3)。

 

3  分年龄、分性别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的比例(%

 

各职业类型的被调查者在抗击疫情中,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更是下沉社区,为筑牢社区防线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调查显示,女性办事人员和单位负责人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比例分别高达61.6%61.2%(见表1)。

 


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舍生忘死、逆行出征,社区防控一线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守好疫情防控第一关口。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社会公众通过组织行为或个人方式,为医务工作者、社区防控一线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女性中29.3%的人为医务工作者和社区一线人员及其家庭提供过关爱服务,特别是女性单位负责人提供关爱服务的比例高达43.6%

 

3.弘扬正能量,积极参与抗疫宣传

 

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弘扬抗疫正能量,对于增强人民战“疫”决心和信心至关重要。调查发现,女性在这方面表现出比男性更高的参与热情。28.9%的女性参与了创作抗疫作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或抗疫感人事迹活动,其中在读学生、女性单位负责人以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被调查者参与程度普遍较高,在读女生参与比例高达46.7%,女性单位负责人参与比例达42.2%,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被调查者参与比例为32.1%

 

二、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抗击疫情中改善家庭关系和生活方式

 

新冠疫情是一堂特殊的人生课、健康教育课,让人们在经历中更深切地体会到制度的优势和保障,体会到生命健康的价值和真谛,体会到家庭团结的力量和幸福,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情和真爱。在居家抗疫期间,家人之间相处时间增加,不少家庭的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守护个人和家人健康的个体责任意识和防护意识不断强化。

 

调查发现,93.6%的被调查者回答与家人关系变得更好了,其中女性为94.1%,男性为92.0%。特别是60岁及以上年龄段女性感受最深,占97.7%98.0%的被调查者表示本人或家人卫生习惯更好了,男女分别为98.3%96.9%,特别是60岁及以上年龄段和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女性,反映本人或家人卫生习惯更好的比例分别高达99.6%99.2%。另有86.2%的被调查者反映生活方式变得更简单、绿色环保了,男女分别为82.3%87.3%。分性别看,女性单位负责人表示生活方式变得更加简单的占87.1%,比同类男性高6.9个百分点,在各类职业中性别差距最大。家庭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的提升,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特别是女性在守护家人健康、维护家庭团结、重塑家庭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战疫期间更加凸显。

 

三、女性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女性医务人员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在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中,广大女性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昂扬斗志,在各条战线、在城乡社区勠力奋战,汇聚起强大的巾帼抗疫力量,书写了壮美的巾帼抗疫诗篇,释放出令人震撼的巾帼精神,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认同。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奋战在抗疫一线和坚守在社区防线的女性作用总体上评价更高,女性被调查者的评价普遍高于男性被调查者。其中,89.6%的被调查者对闻令而动、向险逆行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发挥的作用印象最为深刻,女性为89.9%,男性为88.5%。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女性疾控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印象深刻,另有近六成被调查者对默默奉献的清洁女工等后勤保障人员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男、女分别为50.2%58.1%(见图4)。

 

4  分性别对疫情防控中女性作用印象最深的比例(%

 

女性医务工作者作为冲在疫情救治一线的关键人群,其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感动和温暖着社会各个群体。尤其令人振奋的是,97%的在读女生和96%的在读男生对女性医务工作者的作用给予肯定,与在职人员相比评价更高。18-34岁被调查者中,92.5%的男性和93%的女性对医务工作者的作用给予肯定,在各年龄组中评价最高。他们对大多数为同龄人的女性医务人员作用的高度评价,让我们看到新生代弘扬和传承女性抗疫精神的热情。图5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女性医务人员作用的肯定评价越积极,说明教育在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的积极影响。

 

5  分教育程度、分性别对疫情防控中女性医务人员作用的评价(%

 

社区工作人员是筑牢社区防控第一道防线的关键人群,广大群众能看得见、接触到、感知深,她们在疫情防控中兢兢业业的形象已镌刻在群众的眼里和心里。特别是疫情防控中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人员下沉社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体会更深,评价最高。分职业看,79.8%的办事人员对女性社区工作人员的作用给予肯定,男女分别为71.4%81.3%。分年龄组看,老年人与社区联结比较紧密,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感受最深,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作用评价最高,76.6%60岁及以上被调查者给予肯定评价,男女分别为62.7%79.7%(见图6)。

 

6  分年龄、分性别对疫情防控中女性社区工作人员作用的评价(%

 

女性志愿者是疫情防控的活跃力量,她们的身影出现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每条战线、每个环节、每个方面和城乡社区的每个角落,其专业精准暖心的服务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感染和温暖着每一个群体,特别是老年女性感受最直接。调查显示,77.1%60岁及以上被访女性对女性志愿者的作用表示肯定(见图7)。

 

7  分年龄、分性别对疫情防控中女性志愿者作用的评价(%

 

结语: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突然袭击,中国女性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昂扬斗志,和全国人民一道坚韧奉献、团结协作,在救治和防控两个战场,构筑起同心战疫坚固防线,彰显了在抵御突发灾难和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中的伟大巾帼力量、巾帼精神,用激情和生命诠释了新时代女性四自精神的时代内涵,成就了中国妇女的高光时刻,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尊重,也在中国妇女运动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篇章。调查结果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巾帼力量和巾帼精神在感化人心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家庭的积极影响,对年轻一代的积极影响,等等,这是战疫女性留给历史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转自:中国妇联新闻微信公众号IDcwonews

作者:姜秀花  杨慧(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