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5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性别理论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珮云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 彭珮云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妇女解放和发展的理论。它是中国特色的,具有民族性;是当代的,具有时代性;是与妇女运动紧密结合的,具有实践性。它应该阐明当代我国妇女运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基本条件、主体力量等等,揭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妇女运动的规律。 她说,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运动的新经验,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新的理论观点。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对现阶段我国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基本状况,当前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性质等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 彭珮云强调,妇女的前途命运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妇女必须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参与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参与中争取自身进一步解放与发展。 彭珮云表示,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妇女解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现阶段,妇女要与男性平等发展,平等共享发展成果,必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要使大家认识到,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在贯彻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男女两性协调发展,妇女全面发展。 她说,政府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责任主体,要不断完善保障和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有力推动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妇女自身的努力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内在动力。必须大力弘扬“四有”、“四自”精神,不断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积极开发妇女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彭珮云强调,两性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我们主张男女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离开了平等,牺牲了妇女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性别和谐。建设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的性别文化是实现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想领域一场除旧布新的斗争。要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建设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引导人们树立文明进步的男女平等观念,抵制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