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彭珮云到校检查指导妇女/性别研究工作

日期:2010年12月19日

来源:

浏览:

彭珮云到校检查指导妇女/性别研究工作
[ 2010年12月19日 ]
  12月1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珮云专门到校,在颂恩楼215会议室听取了我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工作汇报,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希望厦大不断创新发展妇女理论研究,为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引导人们树立文明进步的男女平等观念,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曾国玲、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林蔚芬,我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副校长赖虹凯,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锡能,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和我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成员参加工作汇报会。白锡能主持会议。
                         
                           受出差在外的朱之文书记、朱崇实校长的委托,赖虹凯首先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对台交流和办学条件等方面汇报了学校总体发展情况。
                         
                           陈力文汇报我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工作情况。她表示,厦大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彭珮云和陈至立等中央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级妇联的大力支持和校党委的领导下,基地成员共同努力,构建了推进妇女/性别研究的跨学科平台,有力促进了相关教学、研究力量的整合,在妇女/性别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
                         
                           陈力文的汇报分四个部分:一、致力妇女/性别研究,取得丰硕学术成果;二、传播先进性别文化,服务社会和谐发展;三、发挥海西区位优势,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四、纳入学校规划平台,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她还就基地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做了说明。
                         
                           陈力文表示,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学科建设以“社会性别与公共事务”方向纳入公共事务学院的公共管理学科,进入厦门大学“985工程”(2010-2020年)建设规划。依托学院的学科资源优势,妇女/性别研究将作为学校新的学科增长点,进入学科发展主流。同时,学校大力培养女性研究人才,创新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绩。
                         
                           陈力文说,今后,我校将继续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实践,深化研究,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建构与理论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建设。要落实“211工程”三期和“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同时,继续深化教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模式,通过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等方式,培养有先进性别意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通过理论报告员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普及。
                         
                           与会人员就如何推进我校妇女/性别研究提出了设想。
                         
                           谭琳肯定了我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工作,她表示,学校高度重视,研究人员社会责任感强,学术水平高,年龄层次合理,可持续性强,厦大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这几年为我国妇女/性别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谭琳指出,厦大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要继续发挥厦大自身特色,结合学科优势和教师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基地的建设。
                         
                           在听取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后,彭珮云做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厦大办学方针明确、办学思路清晰,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厦大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成立四年来,由于校党委、校行政领导的重视和有关学科、有关部门同志的积极参与,在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
                         
                           彭珮云说,妇女问题不仅是女性的问题,而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也是国际性的问题。男女平等,是人类彻底解放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大力推动妇女理论研究进入学科建设的主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妇女理论研究和女性学课程的指导,在全社会普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构建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高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沿阵地,应该培养男女学生都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并影响社会。希望厦大继续努力,不断开拓创新,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为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