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可以是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也可以是在实验室里孜孜探求、在田野上仰观俯察……青春是一种进行时,它有万般模样。你的青春是什么模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许安冉同学,走近她的“越野”生活。

“我这么‘野’,很适合定向越野。”厦门大学物理学2020级本科生许安冉这样评价自己。在第十七届省运会上,她一举夺得定向越野短距离和中距离赛双项个人第一。
而她最初接触定向越野,却纯属偶然。

“我这么‘野’,很适合定向越野”
一次,在班级组织的破冰活动上,许安冉很“野”地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倒立,吸引到了定向越野队学长的注意。
“学长听说我三千米跑了十二分多,觉得我特别适合定向越野,就问我有没有兴趣来练练。”
定向越野要求参与者要快速精确地完成一定范围内的打卡任务,既考验体能,也考验随机应变的能力。尝试后,许安冉很快爱上了这项运动,加入了定向越野队。
刚开始训练时,许安冉就不喜欢依赖地图。她通常凭着直觉出发,遇到障碍了,再辨认地图上的图例,快速地调整路线。

许安冉(右四)和队友们训练时的合影
在一次百米的短距离训练中,因为打卡点极多,路线毫无规律可言,许安冉突然忘了自己在跑哪一条路线,要打第几个点位的卡,直接愣在了原地。
训练结束后,她立刻在手机备忘录做了复盘,记录下了出现问题的原因。经过总结,她认为最主要的失误是点位预知错误,影响了后续打卡的连贯性。所以在后续的训练中,她就有意识地放慢了速度,更慎重地对点位和路线进行规划。

许安冉的复盘手机截图
在复盘与修正的循环中,许安冉飞速地成长起来。她的直觉变得越发敏锐,跑图时出现的失误越来越少,也获得了参加2022年省运会定向越野个人赛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备赛,去年,许安冉放弃回家过年,选择了寒假留校训练。她每天都要跑上十几公里,再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结束后需要和队友们在操场上互相给对方踩腿放松肌肉,第二天才不至于腰酸背痛。
上课、训练、写作业、做科研,成了许安冉的日常。每当压力达到临界值,她就会到食堂多打上两个菜,开开心心地吃光,再到操场跑上几圈,最后回宿舍蒙头大睡。
四个月的坚持训练,让许安冉在省运会的赛场上一举夺得了定向越野短距离和中距离个人赛的双料第一,给这段高强度的训练时光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许安冉(上图左,下图第二排右三)在省运会与队友老师们合影
但定向越野给许安冉带来的,除了荣誉,还有一些别的东西。许安冉和队友们曾跑过不少厦门的公园,甚至是漳州的村落,陌生地图和全新风景带来的新鲜感让他们觉得,比起比赛,这似乎更像是在探险。
“我算是一个爱探索的人吧,定向越野让我接触了很多陌生的野外环境,非常有意思,这也是让我可以一直坚持的动力。”许安冉笑着说。
“物理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
在学业上,许安冉也同样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物理是一套成文的体系,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这个体系之中运行的,我们可以用物理来描述它们的运动,这很神奇。”这是许安冉选择报考物理强基计划的初衷。
在2021年的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为了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许安冉和队友将装置前后升级了四次,从定性逐步过渡到定量,并将一些需要手动操作的元件替换为自动控制来减小误差。在不断地尝试中,他们找出了实验的原理,一举夺得了二等奖。

许安冉的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奖状
而后,她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非专业组的全国一等奖,以及厦门大学物理竞赛的个人二等奖。
“参加比赛之前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好处,也没想过会拿奖,只是觉得比赛的内容很好玩,我想试试新的东西。”许安冉笑着说。

许安冉的课程笔记
在修习电磁学课程的过程中,她发现授课教师王矫的思想理念和授课方式非常吸引她,于是对理论物理渐渐产生了兴趣。
在王矫的课上,许安冉学习到,在世界无数现象的背后,是深刻的物理原理在发挥着作用。理论物理正是能够拨开物体的表象,去探索其本质原理的一门学科,而这恰好与许安冉爱探索的性格不谋而合。
于是,许安冉选择了物理学专业,并且主动申请加入了王矫关于复杂系统和热力学统计物理相关理论的课题组。
在组里,她根据老师提供的物理模型来计算物理量,从理论上模拟出其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她主动寻找了不少相关领域的文献来阅读,在不断推演公式、主动思考中加深了对物理学的了解。
本科就加入多个课题组学习的经历,帮助许安冉在两年时间里获得了三项奖学金和两个国家级竞赛奖项的荣誉,更让她学到了追根溯源的科研方法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定向越野对我来说已经算是‘辅修’毕业了,现在的成绩让我很满足,我既不想给自己设限,也不希望过分追求完美。下一个阶段,我希望可以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尝试更多新的东西。”许安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