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技术评估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荣获2017年厦门大学“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目前,实验室有6名专任教师、1名博士后、27名研究生,致力于老年健康与养老、卫生政策与管理、卫生技术评估、大数据挖掘与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水平国内公认,社会服务卓有成效。团队研究成果为国家及地方的卫生、医保、物价、民政等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循证参考,在医院管理、卫生政策、老龄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科研上锐意创新,潜心钻研。近年来,在学术带头人方亚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计委和教育部等各级课题研究工作100余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参编教材30部。
教学上兢兢业业,积极进取。团队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实验室年均承担11门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时数420,学生数700余人;年均承担5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时数209,学生数100余人,教学测评均为优秀,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特等奖1项,
人才培养尽心尽力。已培养近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并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每年为相关单位提供各类短期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开放服务,起到了良好的科技服务支撑作用。
老年健康研究业内认可。受厦门市老龄办委托开展老年人失能现况调查,研究结果被厦门市政府采纳,推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厦府﹝2014﹞128号),助力推出首个由政府主导的老年人保险项目“老年人幸福安康险”,被评为厦门 2015年度十大影响力事件之一;受福建省民政厅委托开展福建省应对老龄化社会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研究,课题成果获高度评价,被推选报送省委常委参考内刊;受民政部委托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等级管理机制研究,构建了多维综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得到了国家标准审查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国家卫计委委托开展老年人口健康调查指标体系研究,在“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新增老年人模块的问卷设计,获得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目前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老年人失智研究,完成老年人认知干预优化方案的研制,受厦门市老龄办委托今年将在社区开展大规模失智干预与评价。
社会服务卓有成效。围绕国家医改开展了医疗服务的定价测评、疾病合理住院日等研究,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开展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研究,研究成果被采纳作为国家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厦门慢病分级诊疗“三师共管”模式进行评价(该模式获中国政府创新奖且成为全国分级诊疗推行范本),为我国完善慢病分级诊疗模式和全面推进分级诊疗提供依据;对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研究成果被厦门市卫生计生委采纳,形成《厦门市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厦医管委〔2016〕3号6)》;对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研究为决策机构制定合理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被采纳作为《2011年厦门市医疗服务项目第一批价格调整的通知(厦价服〔2011〕53号》、《厦门市2015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厦发改价格〔2015〕441号)》的依据。